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
女儿考上了江南某大学。
送她去报到后,我和妻暂时“解放”
了,可以携手来到北京,看望了年逾九旬的大伯,流连在小来就神往的名胜古迹之中。
吃罢晚饭,妻去逛她百去不厌的商场,我一人漫步街头。
在我们住宿的太平桥路对面,都市霓虹闪烁处,就是赵登禹路。
北京还有一条路叫佟麟阁路,8年前,在7.7抗战纪念日,央视《社会记录》栏目在佟麟阁战斗和牺牲的地方,当然现在是大都市北京的一处地儿,随机采访市民,但大多数受访者都不知道佟麟阁是谁?更不用说他们的英勇故事了。
好的是,受访市民没有把佟麟阁当做隔壁卖豆腐的的老头,只是含笑答不出,没有闹出笑话来。
抽完一支烟,我给女儿发了一短信,问她在干吗?她回复说,在用手机上网。
我知道这几天她们主要是学前教育和军训什么的,功课还未开始忙。
我又问,你知道老本家赵登禹是谁?过了好几分钟,女儿回复,赵登禹,抗战英雄。
哈哈,她一定是刚从网上搜的!
女儿的历史成绩不错,常自诩自己是那个留侯再世;以前在家,我和她时常玩这种历史问答游戏,一般历史问题是难不到她的,但抗战这段历史,不知是不是她们了解的太少?不久前刚高考历史得A的她,都不能及时、准确地说出赵登禹、佟麟阁是谁,何况普通市民呢?
难道现在的学生们只热衷于在互联网海量信息的涌动中,寻找慰藉?还是那中华民族最耻辱的一幕不应该时常提起?我估摸着,是被那些抗战影视剧雷人的风刮晕了。
秋夜北京的风,那么的凉爽。
八年又过去了,那鲜血染红的大红门是不是就是现在那,白天满是拎着大包的人买卖货物的服装批发市场?都市行人的脚步依然匆匆,在行人匆匆的脚步间,是否还刮着60或70多年前,和这块同样土地上同样的风?风中是否还在依稀传送着他们的故事?
一个民族不应该永远生活在苦难的记忆中,但是,一个民族也不应该彻底忘记自己曾经遭受的苦难。
否则,苦难就有重新降临的危险。
(二)
说到学生,又想起一事:上世纪6、70年代,蒋梦麟的回忆录《西潮.新潮》风靡宝岛台湾。
据说当时台湾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本。
前段时间,我们大陆也翻印了此书。
我网购了一本,读后,以粗通文墨之我之愚见,此书之所以能吸引大批台湾学生,除了蒋梦麟大家之作的洋洋洒洒之外,主要还是台湾学生对祖国大陆缺乏了解,觉得书中所描绘的祖国大陆的那段历史是那么令人费解和神奇。
最让我记的是,《西潮.新潮》英译本序言中有一段饱含深情的话语:“中国既不是一个天神般万能的国家,也不是一个低能的毫无作为的国家。
她是一群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结合而成的国家。
他们有爱有恨;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成就,有失败;有时充满希望,有时陷于绝望。
他们只是一群平平常常的人,世界人士不能对他们有分外的要求和期望。
中国没有解决一切困难的万应灵丹,也没有随心所欲脱胎换骨的魔术。
如果他已经有所成就的话,那也是平时以汗,战时以血换来的。”
——写在抗战胜利68周年、国家将抗战老兵纳入社保体系之际
给读者的话:
在现代化的大潮中,应该有更多的人记得国家那段黑暗的过去,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一名现代特工,在执行一次任务牺牲后,灵魂穿越到完全陌生的朝代,成为大将军府的赘婿。前生的他辛苦奋斗,从不停歇。再生的他只想享受人生,安逸生活。奈何天不从人愿,在这个陌生的朝代展开传奇的人生。且看他如何醉卧美人膝,沙场秋点兵。。。。。。...
谁不知道她是他疼进骨子里,宠进心坎里的小爱妻?居然还有不怕死的小三挺着大肚子上门挑衅,难道没人告诉她,她家那位又酷又帅又专情有钱有权有地位的老公早已经为了体贴宠爱她自动跑去结扎了吗?孩子的爹还没弄清楚是谁就找上门来,瞧她家老公邪魅俊美的脸庞都绿了,这场戏可热详细介绍...
她是侯府庶女,却嫁于今上最宠爱的四皇子为正妃。信誓旦旦犹在耳,缱绻深情难思量。却不想,新婚之夜,良人变狼人,要生生的剥她的脸皮!她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不堪受辱自毁容颜触柱而亡,再一睁眼,她已回到六岁之时。冷光乍现之间,风华无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积蓄了六年的实力,带着幼弟再入侯门。...
金对玉,木对石,红妆对公子。侯门对绣户,绯袍对紫衣。庄生蝶,穿越客,运筹对划策。朱楼同绮梦,宝马共香车。回风舞雪美人姿,金声玉振男儿歌。半幅珠帘,难掩满园春色一轮皎月,共照两处时空。...
他和她在战火硝烟中初遇,惊鸿一瞥,她就嵌入了他的心。多年后,旁人眼里不近女色的他竟然煞费苦心亲自布下一个局,只为了要请她入瓮。明明只是为了一个协议而已,她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逐渐沉溺在他给予的独宠之中,无法自拔...
本书纯属衍生同人,随便看看就好,没有太多好点子,就是跟着原著的剧情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