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后来,斯大林又亲自草拟了电报,劝告中共中央说:“应该首先了解到:蒋介石是国民党的领袖,打倒蒋介石,必会引起内战,而内战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
在后来解密苏联的有关文件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当时的态度,斯大林曾私下与苏联高层领导说:“张学良分量不够,怎能做中国抗日领袖,中国共产党也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力。
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好处。”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时激动,怂恿张、扬杀了蒋,激起了国内拥有兵权的各地方武装争夺控制权,那对整个中华民族抵抗日本的侵略来说,肯定是个无以复加的灾难!
事实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历史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二)
西安事变让少帅张学良从此失去了自由,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
因为张少帅以此洗刷了他在东北九一八时,具体实行不抵抗政策所留下的骂名。
如果说九一八当时还存在息事宁人的可能的话,在日本已经占领东北广大地区并向锦州发动进攻时,依然执行消极抵抗政策就更难以自圆其说了。
锦州是中国在东北的最后象征性政权所在地,日本进攻锦州是其囊括东北的最后一战,同时也是张学良表明抵抗态度的最后机会,此时已经根本不存在对日本在东北行动目的的判断问题。
但是,面对全国舆论一致的抵抗要求和国民政府的抵抗表态,张学良仍屡屡以饷械为由加以推脱,以致锦州只是作了一点象征性抵抗后即迅告放弃。
其实,当时张学良控制的华北地方政权拥有基本独立的财政支配权,在国民政府已经在财政上加以支持的情况下,一味强调缺钱缺枪实在不足以服人。
而前文中莫斯科的指责就是指张那次的所为。
(三)
多年后,张学良围绕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话题,从国共两党比较的角度谈了许多看法,比许多过来之人谈得要具体、生动、深刻的多得多。
张学良从1925年认识孙中山起,就开始和国民党打交道;张从1934年任鄂豫皖“剿匪”
副总司令开始,就和共产党打仗,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有较深的了解。
他和国共两党领袖人物也都有过较深的交往,支持过蒋介石也扣押过蒋介石,又和周恩来亲密接触过,直到晚年敬佩之情仍难以磨灭。
正因为张学良具有不同常人的经历和地位,所以他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和可信度。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铁律,张学良对此体会极深。
他说:‘九一八’以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百姓,抗日情绪都很高。
有人说这是受共产党的鼓动,这话我就听不明白了?老百姓的抗日情绪不能说是共产党鼓动的,这得反过来说,是人民自动,共产党顺应。
张学良是个军人,一生军事生涯虽不是很长,但他跟日本人打过仗,又是中国高级将领中少数跟苏联红军打过仗的,和北洋军阀打得更为激烈,和国民党新军阀也交过手。
他说,打了那么多的仗,胜败乃兵家常事,具体的胜败不论,但最不值得的是和红军打仗。
他晚年一回想起当年的“剿共”
,就感到伤心,他说,那所谓“剿匪”
真让人伤心啊,“剿匪”
的军队都实行坚壁清野,这可不是胡说八道。
我是在后头,前头的军队呀,我也出去视察了,归我管嘛,我一看伤心透了,那房子都给人家烧了,坚壁清野呀!
事实上用不着烧房子,为什么烧?因为烧了,军队可以占便宜,可以把好东西都拿走啊。
一名现代特工,在执行一次任务牺牲后,灵魂穿越到完全陌生的朝代,成为大将军府的赘婿。前生的他辛苦奋斗,从不停歇。再生的他只想享受人生,安逸生活。奈何天不从人愿,在这个陌生的朝代展开传奇的人生。且看他如何醉卧美人膝,沙场秋点兵。。。。。。...
谁不知道她是他疼进骨子里,宠进心坎里的小爱妻?居然还有不怕死的小三挺着大肚子上门挑衅,难道没人告诉她,她家那位又酷又帅又专情有钱有权有地位的老公早已经为了体贴宠爱她自动跑去结扎了吗?孩子的爹还没弄清楚是谁就找上门来,瞧她家老公邪魅俊美的脸庞都绿了,这场戏可热详细介绍...
她是侯府庶女,却嫁于今上最宠爱的四皇子为正妃。信誓旦旦犹在耳,缱绻深情难思量。却不想,新婚之夜,良人变狼人,要生生的剥她的脸皮!她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不堪受辱自毁容颜触柱而亡,再一睁眼,她已回到六岁之时。冷光乍现之间,风华无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积蓄了六年的实力,带着幼弟再入侯门。...
金对玉,木对石,红妆对公子。侯门对绣户,绯袍对紫衣。庄生蝶,穿越客,运筹对划策。朱楼同绮梦,宝马共香车。回风舞雪美人姿,金声玉振男儿歌。半幅珠帘,难掩满园春色一轮皎月,共照两处时空。...
他和她在战火硝烟中初遇,惊鸿一瞥,她就嵌入了他的心。多年后,旁人眼里不近女色的他竟然煞费苦心亲自布下一个局,只为了要请她入瓮。明明只是为了一个协议而已,她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逐渐沉溺在他给予的独宠之中,无法自拔...
本书纯属衍生同人,随便看看就好,没有太多好点子,就是跟着原著的剧情走...